近日,我市20家“三品”认证企业(农民专业合作社)与市内多家大型超市进行“农超对接”,实行优质农产品连锁配送经营,这种“超市+基地”的新型供应链模式不但让鲜活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,使农民增收,也让百姓享用到了质优价廉的名牌农产品。
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,各地农产品“卖难”的问题尤为突出,面对挑战,我市适时推出“农超对接”,创新产销一体化模式,畅通农产品进城的“绿色通道”,对建立采购基地、发展订单农业、惠及更多农民起到了“助推器”的作用。
也许,很多人和企业可能一时还体会不到“农超对接”的妙处,转换一个角度就很好理解了。近年来,我市县域经济发展迅猛,但由于城乡信息不对称,有些乡镇和农民盲目跟风,只顾种植和生产加工,不看市场需求能力,且相关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大多单兵作战,难以形成合力及稳定的供需链条,导致农产品特别是大宗农产品“卖难”,制约了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。
产业升级不是一句口号,需要实实在在的举措。近年来,我市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些旨在推进和加快产业升级的措施与办法,但一些企业、农合组织及农民还没有充分意识到“农超对接”的意义与机遇,这导致他们行动缓慢,面对多变的市场手足无措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“农超对接”应该是一剂“良方”。“农超对接”迫使他们适时实施品牌化、集约化、特色化种植生产和经营,在“农超对接”中实现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增加农业产业效益。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,精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实力、辐射面广、技术含量高、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农合组织,以实现农业增产、农民增收、农村繁荣,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。
当然,“农超对接”除了规范,更大的作用在于“提升”。通过推广“农超对接”,为产业升级烧一把火,助一把力,使其上一个新台阶。这也是大力推广“农超对接”的深刻内涵。